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多事之秋造句,以及多事之秋造句30字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多事之秋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示例:现在国家正当~,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近义词: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内忧外患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多事之秋造句
1、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2、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
3、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4、所谓多事之秋,正是如此吧!
5、康熙初年,风云变幻,宰相府邸,多事之秋。
6、今年既发生地震,又有海啸,再加上两次台风侵袭,真是多事之秋。
7、慢慢夏日之后,该地进入多事之秋。
8、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9、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1、多事之秋
造句: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2、兵荒马乱
造句:那一年兵荒马乱的,他与家人走散了。
3、流离失所
造句:战争捣毁了孩子们的家园,令他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4、生灵涂炭
造句:有些国家内战连年,当然免不了生灵涂炭,民怨四起。
扩展资料
1、多事之秋 [ duō shì zhī qiū ]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翻译:事故多变的年代,我们还是隐藏好足迹,不要成为强盗的目标。
2、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3、流离失所 [ liú lí shī suǒ ] 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翻译:我看到关东地区十分困难,人民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4、生灵涂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自:先秦·诸子《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翻译:夏朝混乱,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1、多事之秋 [ duō shì zhī qiū ]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翻译:所以在这事变很多的时期,应该隐藏形迹,不要成为贼人的目标。
2、兵荒马乱 [ bīng huāng mǎ luàn ]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3、流离失所 [ liú lí shī suǒ ] 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翻译:私下里看到关东生活困难,人民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4、生灵涂炭 [ shēng líng tú tàn ]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苻丕载记》: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翻译:国家毫无生气,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5、家破人亡 [ jiā pò rén wáng ] 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翻译:家庭破产,人口死亡,还能去哪里呢?
6、哀鸿遍野 [ āi hóng biàn yě ] 比喻到处都有流离失所、悲哀呼号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翻译:鸿雁飞翔的时候,,嗷嗷地发出哀鸣声。
7、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聊:依赖。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翻译:既没有钱财也没有力气, 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8、内忧外患 [ nèi yōu wài huàn ] 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来自国外的侵略。
出处:先秦·管子《管子·戒》: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翻译:国家内有动乱,外有侵略。
多事之秋的意思和造句子如下:
详细释义: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
相关例句:
1、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2、 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3、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4、慢慢夏日之后,阿拉伯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5、在此多事之秋,已容不得犹豫了,老国王当即决定破格录用,拜刘全为三军大元帅。
6、是啊,没想到吧,死灰复燃了啊,看来以后我们学校又要面临一个多事之秋了。
7、多事之秋,我一点办法都没有,接下来还是无休止的东奔西走,楼上楼下。
8、就在中原武林遭逢多事之秋之际,一场席卷大唐的浩劫自东北而起。
9、兰宝华对追出来的荣禹嘉和刘翠颖说:听到的是假的,看到的也是假的,现在是多事之秋,及早做准备。
10、多年来的中国,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从帝制时代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历程,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出处:
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孙光宪(宋)《北梦琐言》卷十二。
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得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 ——《老残游记》第十二回。
近义词:
1、内忧外患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2、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3、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宁:安宁。
4、动荡不安 :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
5、多灾多难:指灾难深重。
6、连祸结: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
7、多故之秋: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多故:多变乱多患难;秋:指某个时期。
多事之秋的意思和造句如下:
多事之秋的意思:发生很多事故的时期。
多事之秋的造句:
(1) 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2) 那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兵连祸结,几无宁日。
(3) 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4) 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5) 慢慢夏日之后,阿拉伯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6) 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7) 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
(8) 天时江湖混乱,正是多事之秋,可以大显身手。
多事之秋,汉语词语,拼音是duō shì zhī qiū,指的是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
成语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相关谜语:
“多事之秋”为谜底的谜语:
最繁忙的季节(打一成语)。
百科释义: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多事之秋的意思:所以在这事变很多的时期,应该隐藏形迹,不要成为贼人的目标。
[ duō shì zhī qiū ]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造句:
1、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2、而东北正是多事之秋,日本人借长春万宝山事件屡屡生事。
3、多难多事之秋,塞上绥德站起了一位男子汉叫韩世忠。
4、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
5、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多事之秋,从帝制时代到现代化国家的转变历程,也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6、但是值此欧盟金融健康状况的多事之秋,欧洲的财长们会任由希腊违约吗?
7、首先,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这次上架正值多事之秋,真是经历了千辛万苦Orz也是因为这个,没办法提前通知大家这个消息。
8、中秋送你一堆“秋”,开心快乐乐悠悠:吉祥如意各有千“秋”,成功顺利万代千“秋”,幸福生活岁岁春“秋”,永远没有多事之“秋”。中秋快乐!
9、而2004年却预亏6亿元,有分析人士指出,2004年以来公司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巨额违规担保、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等等逐渐使公司陷入困境。
10、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人寿年丰造句
如今的农村人寿年丰,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今年人寿年丰,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在这人寿年丰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这么多年来,我们县年年都是大丰收,老百姓过上了人寿年丰的好日子。
在这人寿年丰的日子,家家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多事之秋造句
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那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兵连祸结,几无宁日。
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多什么之秋是成语多事之秋。
拼音:duō shì zhī qiū
注音:ㄉㄨㄛ ㄕㄧˋ ㄓㄧ ㄑㄧㄡ
释义: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容易出事的时期
近义词:艰屯之际、多灾多难、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动荡不安、鸡犬不宁、兵连祸结
多事之秋造句:
1、三十年代,中国正是多事之秋。
2、那个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兵连祸结,几无宁日。
3、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4、旱灾刚过,洪灾又来,真是多事之秋。
5、秋在我的认识中果真成了多事之秋了,面对着这秋的沉重,我的心头就在想念温暖和生机盎然,一个季节有一个心情,把秋读了,等待一下吧,等待着春暖花开的到来。
6、慢慢夏日之后,阿拉伯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7、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8、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家里接二连三地出事。
9、但是值此欧盟金融健康状况的多事之秋,欧洲的财长们会任由希腊违约吗?
10、真是多事之秋,为何我们不能光速飞行?
多事之秋造句:
1、即便用过去的标准来进行衡量,这也还是个多事之秋。
2、漫漫夏日之后,阿拉伯之春进入多事之秋。
3、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心理和行为问题明显增多。
4、在多事之秋之际,这远比他所希望的好的多。
5、在此多事之秋,这一举动并不能完全消除不满。
6、国家正值多事之秋,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才好。
7、大家可以想象,在如今这个多事之秋,今天的这起机毁人亡的事件对我们的国家对航空工业以及美洲航空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
8、2008年是个多事之秋,但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总算挺过来了。
9、目前国际上正处于多事之秋;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10、城镇纷扰不安,农村也是多事之秋。
多事之秋:事:指战争、灾异、祸患等事;秋:年,时期。指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形容政局动荡不安的年代或时期。多事之秋,汉语词语,拼音是duō shì zhī qiū。
近义:兵连祸结、风云变幻、风雨飘摇。
反义:国泰民安、太平盛世、风平浪静、河清海晏。
多事之秋
duōshìzhīqiū
[释义] 秋:年岁;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语出] 唐·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近义] 多灾多难 风雨飘摇 内忧外患 动荡不安 鸡犬不宁 兵连祸结
[用法] 一般作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目前国际上正处于~;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成语典故
编辑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释义:端,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嚆矢(hāo shǐ),带响声的箭,古时强盗共同抢劫时通常用响箭互相联络。也比喻事物的开端、先声。
所以在事变很多的时期,销声匿迹,隐藏自己,能够躲避那些盗匪的袭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多事之秋造句和多事之秋造句30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上一篇:(胜红蓟的药用禁忌)胜红蓟功效
下一篇:(伺机而动是什么意思)伺机而动的
Copyright © 2021-2022 星星号-(www.nvaweb.com) 版权所有